吴敏霞回忆与郭晶晶的默契搭档 眼神间的无言密码(2)
2024-07-06至于为何由相对年轻的吴敏霞承担发令重任?她解释道,喊口号者主导节奏,搭档则需高度专注地聆听与配合。郭晶晶甘于成为那个更专注的“配合者”,这份托付与信任,不言自明。
2012年伦敦,吴敏霞成就了个人项目的奥运金牌,集齐了大满贯。功成名就,似乎到了完美谢幕的时刻。“我当时也这么想,我说单人也拿到了,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。我觉得可以放松下来休息了。”然而,一次与领队的谈话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。“她说我觉得你还可以,你还能挑战一下。”一个前所未有的目标被点燃:成为中国跳水首位站上奥运赛场的30+女将。挑战的诱惑和突破边界的渴望让她最终决定留下。
“后来真的去练还是蛮辛苦的。”30+的身体,恢复能力断崖式下跌。“睡一觉,缓两天”的年轻时光一去不返。身体机能诚实地走下坡路,唯有意志在逆流攀登。为了找回状态,她曾偷偷给自己加练力量,队友一句“霞姐,你要去参加宇宙杯比赛吗?”的调侃,成为艰苦训练中难得的轻松时刻。与年轻队员朝夕相处,也让她汲取了活力。这份坚持,最终在2016年的里约,绽放出属于“老将”的独特荣光。
如今,身份已转变为跳水教练的吴敏霞,每天下午准时出现在泳池边。角色转换的关键,她深有体会:“更多需要换位思考……拆分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去交流。”她敏锐地察觉着时代在孩子们身上刻下的印记。“现在的00后、10后运动员,没有像以前那么能吃苦。”如何引导?她选择主动拥抱代沟。“有时候听到他们说一些我不明白的词或者梗,我都会偷偷去网上查一下,到底啥意思”,她笑着说,唯有理解他们的语境和思维,才能建立沟通的桥梁,让孩子们愿意接受指令。
吴敏霞对比两代人的起点差异。当年懵懂的她走进跳水馆,只觉得从不同高度跳下“好玩”。如今的孩子,资讯触手可及,“可能两三岁就已经知道跳水是什么了。”起点不同,引导的方式自然需要革新。